新闻中心News Center

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
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二手冲床超负荷运行的危害千万不要忽视

时间: 2025-11-23 点击数:

在现代制造业中,冲床作为金属加工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设备之一,广泛应用于汽车、家电、五金制品等多个行业。由于新设备价格高昂,许多中小企业为节约成本选择购买二手冲床投入生产。然而,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,一些企业忽视了设备的使用状态与维护管理,尤其是超负荷运行的问题,往往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风险。二手冲床本身已历经多年使用,机械结构、传动系统及电气元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和磨损,若再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,其危害不容小觑。

超负荷运行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设备核心部件的加速损耗上。冲床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驱动飞轮,带动曲轴和滑块完成上下往复运动,从而实现对材料的冲压成型。这一过程中,曲轴、连杆、轴承、离合器等关键部件承受着极大的冲击力和摩擦力。对于一台已经服役多年的二手冲床而言,这些部件原本就接近疲劳极限,一旦超出额定负载运行,例如频繁冲压厚板或高强度材料,会导致部件应力集中加剧,出现裂纹甚至断裂。某地一家小型五金厂曾因使用一台15年机龄的二手冲床连续冲压3mm厚不锈钢板,导致曲轴突然断裂,不仅造成整机瘫痪,还引发停机半月之久,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二十万元。

除了机械损伤,超负荷还会显著缩短电气系统的使用寿命。老旧冲床的电机、控制柜、接触器等电气元件普遍缺乏现代保护功能,如过载保护、温度监控和电流反馈调节。当设备长时间高负荷运转时,电机温升过高,绝缘层老化加快,极易发生短路或烧毁现象。更有甚者,部分企业在改装二手冲床时擅自更换更大功率电机以提升产能,却未同步升级线路和控制系统,造成电路过载,严重时可能引发电气火灾。据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统计,近三年内因冲床电气故障引发的工业火灾事故中,超过六成涉及超负荷使用的二手设备。

安全防护系统的失效也是超负荷运行带来的隐性威胁。正规冲床配备有光电保护、双手操作按钮、急停装置等多重安全机制,但在二手设备中,这些装置常因年久失修或人为拆除而形同虚设。当机器在高负荷状态下运行时,滑块行程速度加快,冲击能量增强,一旦操作人员误入危险区域或设备突发失控,后果不堪设想。某地一名操作工在调整模具时,因冲床飞轮惯性过大未能及时停止,导致右手被夹伤致残,事后调查发现该设备长期超载运行,制动系统早已灵敏度下降,无法有效响应紧急信号。

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下降。冲床在额定负载下运行时,滑块运动平稳,压力分布均匀,能够保证冲压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。但一旦进入超负荷状态,机身刚性不足的问题便暴露无遗,尤其对于二手设备而言,床身可能出现微小变形或地基松动,导致滑块导向偏差,冲压过程中产生偏载现象。这不仅会造成产品毛刺增多、孔位不准,还会加速模具磨损,增加换模频率和维修成本。一些企业为了弥补质量问题,不得不增加后续打磨、校正工序,反而抵消了节省设备投资带来的效益。

此外,超负荷运行还会带来能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。老旧冲床本就能效较低,电机效率普遍低于新型节能机型。当设备长期处于超载状态时,电能消耗急剧上升,单位产品的能耗成本大幅提高。同时,剧烈振动和异常噪音也成为车间常见现象,影响员工身心健康,违反职业健康安全标准。部分地区环保部门已将高噪声、高能耗的老旧冲床列为重点监管对象,违规使用可能面临整改或停产处罚。

要避免上述风险,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设备评估与管理制度。购置二手冲床前应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全面检测,包括结构强度测试、电气系统评估和安全装置核查。投入使用后,严格按照设备铭牌标注的技术参数操作,严禁擅自扩大加工范围。定期开展润滑保养、紧固检查和易损件更换,确保各系统处于良好状态。更重要的是,应加强操作人员培训,使其充分了解超负荷运行的危害,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。有条件的企业可加装智能监控系统,实时监测电流、振动、温度等指标,及时预警异常情况。

二手冲床并非不能用,关键在于合理使用与规范管理。在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,企业不能只盯着眼前的采购成本,而忽视了长期运行中的潜在代价。每一次超负荷的冲压,都是对设备寿命的一次透支;每一分钟带病运行,都可能酝酿一场事故。唯有尊重设备性能边界,敬畏安全生产规则,才能真正实现降本增效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。